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章正文新闻
共享充电宝为何成了“嫌弃包”?充电慢、费用高、弹窗广告多...
发布时间:2022-11-07 10:16 点击:次
又贵又难用,这是不少用户对共享充电评价。
“我记得共享充电宝刚出现时,花个五毛钱、一元钱就能充一两小时。现在‘起充价’就要三四元,有的充电速度还特别慢,租借时扫码跳出一大堆广告。”用户陈正康说,现在他出门尽量自带充电宝,“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实在让人‘高攀不起’”。
这不是陈正康一个人的心声。最近一段时间,共享充电宝被冠上“刺客”的名头多次冲上热搜。
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安徽等多地走访发现,共享充电宝的大多涨到了3元/小时左右,大的商圈、旅游景点等收费普遍在每小时4元至6元。在个别车站等点位,甚至达到9。9元/小时。
采访中,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吐槽:共享充电宝租借费用高得离谱;想还时门店关了还不了;明明还上了还一直在扣费……人们不禁要问:本是方便大众的共享充电宝为何饱受诟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曾发公告以遏制共享消费领域涨价,整改后共享充电宝的平均租借为2。2元至3。3元/小时,而热门景点、商业区、车站的大多高于均价。
上去了,充电速度却“止步不前”甚至下降了。在实测中记者发现,部分充电宝充电速度极为缓慢,一小时仅给手机充了15%左右的电。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共享充电宝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企业享有自主定价权,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成本和供求情况适当调整,包括根据运营成本适当涨价都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共享充电宝不断上涨的外,还有数不清的弹窗广告:扫码租借充电宝的等待界面、归还界面,每一步操作都会有不同的广告弹出,最多时整个屏幕有四种不同的广告,操作界面只占五分之一。
这些弹窗广告中,诱导消费、虚假中奖、收集个人信息等行为数不胜数。有专家表示,作为监管部门,应当督促共享充电宝经营者落实相关义务和责任,对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甚至,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积极处理消费者,对消费风险予以披露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