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 > 文章正文动态
刘禅真的无能(刘备之子刘禅真的是无能之君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25 18:01 点击:次
刘备的长子,蜀汉的后主,刘褝决不是无能之主,所谓八仙过海一各显神通,刘禅能坐上皇帝,自有他的高妙之处。
刘禅是历史上少有的有福之君。
刘禅基本上做到了,刘备临死之际的嘱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禅没有雄才大略,也不是十恶不赦的暴君,他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君主,生活很逍遥,人生也有闪光之处。
刘禅十七岁登基,为蜀汉后主,在位四十一年。降兵于曹魏,封为安乐公,在洛阳安享晚年,终老六十四岁。
刘禅生于荆州,刘备的妾甘夫人所生,生下就多遭难,随刘备东奔西走,居无定所,但他绝对是有大福之人,幸得赵云两次相救,最惊心动魄一次长坂坡之战,曹军大败于刘备,他与甘夫人被军队冲散,赵云为了寻找后主,在万军中七进七出,杀得曹兵将胆战心惊,赵云血染锦袍,而刘禅在赵云的怀抱里睡得如此甜蜜,不知有人为他腥风血雨。
刘备一生英雄,颠沛流离,刀光剑影,出生如死,奋斗大半辈子,终其一生为儿子刘禅打下江山,刘备称帝不足三年就逝世了,刘禅未建寸功,从登基到在位足足有四十一年。稳妥当皇帝四十一年,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刘禅当皇帝有幸遇到诸葛亮这样的忠臣辅佐,既有治国安民的才能,兼有谋略天下的雄心。刘禅年纪甚小,既不为操持国家大事而烦恼,更未有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危脸。诸葛亮为他平定战乱,发展社会经济,培育文臣良将,让他做一个幸福的守成皇帝。
刘禅当上皇帝是他最大的荣耀,许多人为他服务一辈子,纵观他的一生是幸运而舒适的,没有人篡位,争权夺利,从末吃苦受累,风里来雨里去,而且平安一生,是一个有福之君主。
刘禅当皇帝的功和过。
刘禅没有雄心壮志,更没有暴政国内,尚且遵守了刘备的以德服人和仁政治国。他尊诸葛亮为相父,与诸葛亮关系融洽,支持诸葛亮和姜维北伐。两次大赫天下,自已独立执政时期,派张疑平定越隽郡夷人作乱,开发了越隽郡,并且打通和成都的通道。
蜀汉的灭亡和刘禅有直接的关联,他是负有主要责任的。启用宦官黄皓是蜀汉走向衰亡的标志,黄皓干预政事,肆无忌惮,为害国家。他心里清楚黄皓是小人,姜维要将其处死,刘禅出面保护他,这时他已经忘记了刘备的嘱咐,相父诸葛亮的教育。
姜维听说钟会在关中操兵练马,马上上书刘禅调兵遣将,守口关隘,他听黄皓之言,说魏军不会来打仗,刘禅随后置之不理,以及朝廷的群臣都不知道此事,导致后果是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如果有兵守卫,凭借险要的地势,邓艾决然不会奇袭成功。
刘禅不做任何抵抗,率众投降。邓艾威逼成都城下,刘禅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提出向魏军主动投降。北地王刘谌请求决一死战,刘禅拒绝了,南中监军霍戈请求带兵守卫成都,刘禅亦拒绝了,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并且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向钟会军投降。
刘禅在位时间长了,后期开始昏庸,不分是非,这大概是所有当皇帝的通病。尽管蜀汉幼弱必然灭亡,但刘禅的作为加速了蜀汉的亡国。
刘禅没有大才能,但确实是一个有智慧的皇帝。
刘禅缺乏治国才能,更是缺少谋略天下的思想,但从他身上闪烁一些为人处事的智慧之光。
刘禅少年之时,刘备为了培养他见多识广,学习提高治国本领,让他熟读很多历史书籍,诸子百家,如《申子》、《韩非子》、《六韬》等书,并让伊籍为师,教他辅习《左传》,他肯定从这些书中学到很多先哲的智慧。
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是和谐共处的,从未有冲突矛盾,既使在他执政期间,他和各位大臣和将领关系定位恰当,合作愉快。刘禅人际关系处理良好,他不仅是胸怀开阔,还是有一定智慧的。
刘禅做事有中庸之道,不好高骛远,也不强求自已,只做力所能及的事,蜀汉降魏就是典型事例,既然早晚都会亡,还不如早做打算,不做无所谓的牺牲。
刘禅最高智慧表现在洛阳当安乐公以后。某日司马昭召开宴会款待刘禅,在宴会上演奏蜀地的乐曲,并以歌舞助兴,蜀汉旧臣想到亡国之痛,个个都掩面而泣,只有刘禅怡然自得,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可否思念蜀国。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昔日旧臣郤正偷偷地告诉刘禅:司马昭下次再问你同样问题,你要装作十分悲伤的样子,说你先人的墓地在蜀地,岂能不思念,这样司马昭就让你回蜀了。
宴会至一半,司马昭又问刘禅同样的问题,刘禅学着郤正的模样说了一遍,司马昭说:这话是郤正说的。刘禅大为惊喜的说:你怎么知道了。司马昭和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看见刘禅这么老实忠厚,直此,不再怀疑他。
刘禅明白既然做了亡国之君,生命操在别人手里,那就老老实实做人,偷奸耍滑对他和家人不利。刘禅智答司马昭之问,看似愚蠢至极,实则充满高智慧高情商,装傻卖痴,正如郑板桥那句话:糊涂难得,难得湖涂。刘禅这次满意的回答,清除了司马昭对刘禅的猜忌,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平安终老。
刘禅作为蜀汉的后主,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地方,既有明智的地方也有昏聩地方。他只是平庸而已,决不是无能。
以上是本人的拙见,欢迎大家交流学习,指出不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