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 > 文章正文动态

    血小板高有什么危险(孩子血小板“升高”是病吗)

    发布时间:2022-10-25 07:14 点击:

      血小板增多症多发于中老年人,但在血液科临床上,也有不少儿童出现血小板增多现象。血小板增多症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单或多克隆异常或TPO生物学异常所致,儿科罕见。

      (2)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于各种血液或非血液疾病刺激巨核细胞生成所致,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血小板在机体抗微生物反应、诱发炎症以及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引起血小板增多的常见病因如下:

      (1)感染、贫血、组织损伤、自身免疫病(川崎病、炎性肠病、多发性动脉炎等)、药物以及脾切除等因素都可继发血小板增多,而其中感染占主要地位。

      (2)血小板增多通常在感染第1周后出现,10-20天达峰,约在感染3周后降至正常。

      感染性疾病患儿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高达50-70%,通常认为细菌感染比病毒感染更容易引起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原发感染性疾病越严重,出现重度、极重度血小板增多的几率越高,已有学者提出血小板增多在重症感染性疾病中有提示意义。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标准如下,满足前3条或第1及3-5条即可诊断:

      ⑴血小板持续大于450×109L;

      ⑵存在致病突变基因(如JAK2或MPLTpo受体突变);

      ⑶除外其它骨髓增殖性疾病(尤其CML、MDS、真红、或骨髓纤维化);

      ⑷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诱因且贮存铁正常;

      ⑸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形态异常,网状纤维通常不增多。

      血小板增多症如何治疗?

      其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当血小板1000×109L,且存在危险因素时应进行降细胞、抗血栓治疗。

      而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羟基脲和干扰素为常规用药,但由于副作用不可避免,因此不建议长期应用,同时,患者可以配合针对性的中医药辨证施治,增效减毒!

      更多科普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史淑荣工作室】。

      上一篇:消炎药有哪些?(小儿消炎药有哪些)

      下一篇:肠梗阻婴儿(新生儿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

消炎药有哪些?(小儿消炎药有哪些) 富力桃园幼儿园(太原富力桃园小区好吗) 长沙最好的骨科医院(湖南长沙市哪个骨科医院比较好)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子宫异位术后需怎样休养) 痛风有些什么症状?(痛风的症状到底有哪些) 腰疼是什么原因?女性(女士腰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头痛的原因(东北冬天,戴帽子出汗,摘了帽子,让冷风吹了 肚子疼怎么办?(大姨妈来了肚子疼怎么办) 37.4算发烧吗(在被窝里量的体温是37.4算不算发烧) 肌无力治疗(请问肌无力吃什么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