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章正文新闻
核酸企业扎堆IPO,何来的底气?
发布时间:2022-11-16 19:25 点击:次
之下的人世间,是现实,也是人性。
风平浪静的时候,岁月倒也静好,风雨来袭的时候日子往往就变得雪上加霜,既失意,更无助。
有人说,之下,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熬成为当下最为真实的生活写照。
其实,这不完全对。
看一看,有那么几个与相关的产业链,独占鳌头,赚得盆满钵满。与当下众多经营受到影响的行业形成鲜明对比。
01
核酸暴利
核酸检测是防控的必备手段之一,核酸企业的赚钱程度多少也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2022年上半年,据聪明投资家统计,国内104家(涉及相关)新冠检测上市公司营收2500亿元左右,同比大增37%,远超GDP2。5%的表现。净利利润更是高达648亿元,同比暴增76。6%。18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利润轻松翻倍,其中更有277倍、185倍、13倍亮瞎眼的表现。
看三季度财报,它们继续躺赢……
在如此疯狂的赚钱盛宴之下,竟然还有一些人想方设法最大化牟取利益。比如作假结果以试图增加核酸检测次数,一次即便赚一分钱,也架不住成千上万份的核酸数量啊。
1月12日,郑州金域医学张某东实施引起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被许昌市公安局以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4月22日,合肥和合、合肥诺为尔在蜀山区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合肥市对形势及时研判,更为严重的是,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该两家核酸背后公司曾谋求IPO。
5月前后,上海攻坚期,润达医疗、上海钧济相继爆出核酸检测,前者是上市公司润达医疗旗下的第三方实验室。接着,北京朴石核酸检测,被房山区卫健委吊销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另外,北京金准核酸检测被立案侦查……
直到现在,还有人斗胆继续作假。11月1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卫健委通报显示:一核酸检测机构把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结果由阴性报为阳性。
他们到底为何敢如此大胆?
古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02
凭什么上市
我们都知道,上市资源是宝贵的。能上市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能够实现两点,一是增加社会财富,二是提升社会福祉。即便一些不能带来多少增量蛋糕的传统行业,诸如传统商贸、批发零售,配置效率虽然低一点,但起码也算是实体,多多少少带来一些正向价值。
不可否认核酸检测企业对防疫工作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价值作用,但核酸产业链本在特定时期孵化出来的特殊产物,一过,基本上也随着没有了。
但是竟然有一些企业趁着“红利”大赚特赚之后,摇身一变成为生物技术高科技企业,大摇大摆去扣响了上市交易所的大门,这就难免让人匪夷所思。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1月12日,今年已经有5家核酸企业拟IPO过会。已经有一家叫康为世纪的公司已于10月25日成功登陆科创板。
还有一家深圳企业,达科为,已经过会,即将IPO上市。更为诡吊的是,这家企业最大股东是吴映洁,年仅27岁,持股比例高达15%。目前,她还是一名学生,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专业为应用数学与经济。第五大股东是何政龙,一名,17岁,持股7。73%。这家公司背后是吴庆军、何俊峰共同设立,拉还在读书的儿女当大股东,到底是想干嘛?
更令人汗颜的是,在上市之前,该公司大手笔分红,一点不含糊。去年分红2099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21。4%。今年上半年净利润4407万元,分红5169万元。没想到吧,年中的时候还要巨额分红,超过半年所赚。按照持股比例初略计算,以上4人1年半分了超过4500万元。
今年11月初,达科为董事长在公司寄语中写道:2022年很快就要来到了年末,如果选一个字代表这一年的感受,我会选择“魔”。有句话说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都是与困难作战争的结果。2022年的最大困难就是的反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有望实现年初的任务计划,实属不宜。
对于一家依靠发财的企业,确实够魔的。
在之前,达科为本质上就是一家试剂代理销售企业(2019年代理业务占89%),干的是中间商赚差价的生意。但这是苦活累活。
2020年新冠爆发,公司火速研发核酸检测产品,包括采样管以及保存液。当年,卖采样管就卖了5200多万元。去年全年,4828万元。今年才半年,卖出2145万支,创造4190万元营收。
一个小小的核酸采样管,2年半,1。42个亿营收,赚钱速度杠杠的。
采样管业务虽然占营收的比例不超过10%,但贡献了最大的利润增量。在之前,主营销售代理业务,虽然毛利率有40%左右,但刨除各项费用外,也就赚一个辛苦钱。2016-2019年,净利率分别为1。07%、1。46%、3。42%、3。18%。而之后,净利率提升至双位数,2020年更是达到13。44%。
没有,没有核酸采样管业务,原来的代理销售业务应该是撑不起一家深市上市公司的门面。但之后,因为闷声发大财,改变了一切。
而这样的企业,不是一家两家,火速排队IPO。
商业的本质是赚钱。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就是源源不断赚钱,源源不断创造现金流回报股东。然而,核酸暴利终究不是长期的,也终究会过去。
其实,已经上市的检测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并不认可因核酸业务暴增所带来的业绩增长,更多把它当成非经常损益,不纳入正常估值之中。这就出现了一个看似令人疑惑的现象:上市公司业绩爆发,股价不断下跌,PE越来越低。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如今赚的大多是应收账款,还不是自由可以动用的现金流。估值上面也是要打折扣。
今年前三季度,迪安诊断营收156亿元,应收账款107。5亿元;金域医学营收122亿元,应收账款74亿元;达安基因营收93亿元,应收账款42亿元。就连要上市的达科为,上半年营收4。74亿元,应收账款2。41亿元。
这样的核酸企业如果成功上市,或许在短时间能够讲故事哄哄散户投资者,但核酸暴利终究还是会随时间的演进而逝去,收割大戏或许难以避免。
一些核酸业务的公司成立还不到2年,甚至连完整规范的公司制度体系和应有的财务报表都还很少,他们靠着各种办法在一边闷声大发财就算了,我们眼不看心不念的也还能忍。但还要堂而皇之大摇大摆来上市,不但要占据宝贵的上市资源,恐怕还要来收割不明真相的股民,这于情于理,都很难让人理解。
03
尾声
马克思在《资本论》曾提到,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
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这一幕幕(某个别机构核酸)竟然真实发生在期间,包括上市公司旗下三方实验室,亦或是刚成立没多久的检测公司。他们真的赚得足够多了,吃得足够饱了。但人性的贪婪,资本的贪婪是没有边界的。他们不仅要赚现实的钱,还要去二级市场“圈钱”。股民难免觉得可忍孰不可忍!
虽然对于贪婪资本来说,道德约束没有用,舆论没有用,但我相信: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